雷锋,一个有着火一般热情的青年,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战士。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雷锋在辽宁抚顺因公牺牲。
雷锋牺牲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主流媒体均对雷锋的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国、全军产生了空前的轰动效应。
面对全国宣传雷锋的火热局面,当时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听了有关汇报后,要求共青团系统加大对雷锋的宣传强度,组织全国青少年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学习。对胡耀邦的指示与号召,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当然应带头响应、责无旁贷。
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中国青年》编委会最后决定:编辑出版一本“学习雷锋”专辑。根据编委会的决定,从各编辑部抽调骨干力量,专门组成一个“学习雷锋”专辑编辑组,具体讨论编辑计划和组织落实。那时,王江云在《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组当副组长,被抽调到这个编辑组。就在讨论的过程中,王江云说出了请毛主席题词的想法。大家一听都很兴奋地表示赞同:“对,请毛主席题词。”但冷静之后,又都认为请毛主席题词,非同小可,是不是有点太敢想敢干了?王江云的一位同事说,毛主席一向关心青年,关心《中国青年》杂志,对雷锋这样一个值得青年学习的榜样,说不定会答应题词的。就这样,大家抱着希望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毛主席发出了请他题词的信函。
2月22日,毛泽东为《中国青年》杂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毛泽东的秘书林克晚年如此回忆:“……我将他们《中国青年》杂志社的要求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让我先拟写几个题词供他参考。我回办公室,思索了一番,拟好了十来个题词,立即送给了他。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后,值班警卫员打电话告诉我,主席让我去一下。……毛主席从他身体左半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我,我一看,只见他已在纸上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潇洒飘逸的行草字。我为他拟的十来个题词,他一个也没用。这时,他吸了一口香烟,从容地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我爽快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好像要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我拟的题词这一疑问似的,接着说道:‘是嘛,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件好事,也不是学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雷锋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习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习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毛主席谈完之后,我便回到我的办公室,打电话给《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告诉他们,毛主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他们到中南海西门来取。应当特别指出,毛主席在题词之前,就阅读了报纸上有关雷锋的报道,了解雷锋的事迹。他曾对当时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说过:雷锋值得学习。”
“毛主席为雷锋题词了!”这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新闻界,各大报刊纷纷要求刊登毛泽东题词手迹。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发表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主席手迹。从这一天起,一个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以排山倒海之势蓬勃兴起。之后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学习雷锋的纪念日。
(摘编自2021年5月26日新湖南客户端)
来源:党建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