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我市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侧记
来源:三明市科技局 时间:2024-10-28 08:55

  金秋十月,三明山清水秀,丰收与繁荣并存。各县(市、区)的创新之花竞相绽放,结出了丰硕的发展之果,新的增长动力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强大能量。在这背后,科技特派员们付出了智慧与辛勤的汗水。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作为老区苏区的三明,始终牢记重要嘱托,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勇于探索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新机制,推动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创新机制

  高效整合科技资源

 

  合作成就梦想,创新赢得未来。

  我市以京闽科技合作为契机,建立跨区联动机制,创新选认模式,在全省首创并深化订制科技特派员模式,高位嫁接北京地区科技创新资源。

  “北京专家的到来,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了支撑,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尤溪县百源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建经介绍,新产品能有效解决建筑室内表面微生物病原体污染和危害问题。

  来自北京的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金平带领团队,与百源木业公司联合开展“抗菌防霉竹木板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开发出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的竹木饰面板,其抗菌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年销售额超700万元,利税近100万元。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针对三明市提交的146家企业270余项技术需求,先后分5批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选认科技专家110人次,作为京明合作市级科技特派员,重点服务全市装备制造、特色现代农业、新能源材料等产业。

  同时,我市紧抓沪明对口合作的机遇,面向上海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选认科技特派员,为三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东华大学教授宣为民就是首批引进的上海科技特派员,服务于建宁县的福建奥晟科技有限公司。宣为民带领团队与奥晟科技联合开展“可用于包装机械的高性能耐磨耐切割自修复材料的开发”项目,开发出达到目标的新产品,成功抢占国外同类产品占据的中高端市场。

  除了与北京、上海的区域合作外,我市还与全国多个城市深化了科技特派员的交流合作。得益于科技特派员服务,全市共实施了1749项科技开发项目,引进了2782个新品种,推广了4155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置,建立了2434个示范基地、325家利益共同体,组织开展了超过4600场次的培训,帮扶农户超过10万户。

  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生产车间还是医疗机构……活跃在三明大地的科技特派员如同点点“科技星火”,穿梭乡野田间,躬耕生产一线,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架通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桥梁,强一产优二产活三产 ,打通了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深化融合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这个贷款真是雪中送炭,不仅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还帮助我们加大了原料收储力度,使公司年销售额超过7400万元。”沙县恒兴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水连赞叹道,企业还获得了4.3万元的贴息资金,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

  在收购稻谷时,企业通常需要预先付款,导致流动资金压力较大。得知市里出台了“科特贷”及贴息政策后,该公司第一时间与兴业银行联系,并成功办理了第一笔260万元的“科特贷”。

  为了解决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助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我市出台了多项金融扶持方案,建立了金融科技特派员服务、配套的信贷服务以及风险保障机制。

  ——建立专门服务团队。全市遴选31名金融机构业务骨干组成首批金融科技特派员团队,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对接、股改及上市等政策辅导,推动科技金融服务链条前移,打通科技金融服务“最后一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金融培训360余期(场),协助企业发行债券31亿元,提供风险保障超37亿元,办理各类贷款超95亿元。

  ——打造专属金融产品。创新“科特贷”专属金融产品,改变传统以企业经营情况作为唯一判断依据的准入模式,依托全新的“技术流”评价体系,从知识产权、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等多维度进行全面评价,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成本。目前,兴业银行三明分行成为我市“科特贷”首个金融合作机构,已累计发放24笔“科特贷”5280万元。

  ——配套专项保障机制。市科技局联合财政局等单位出台了《三明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贷款及贴息方案(试行)》,该方案规定最高可贷300万元,并给予贷款利率优惠。业务风险由“科特贷”风险分担资金池和相关合作银行机构等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此外,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资金50万元,专项用于开展“科特贷”贴息工作。目前,全市已拨付首批5家企业的“科特贷”贴息资金20.2万元,带动企业年销售额超3.7亿元,利税近3200万元。

 

  给予激励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市农科院作为省级法人科技特派员,两度获全国通报表扬,这是对我们的极大肯定和鼓励。我们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市农科院负责人蔡新民说。

  该院充分发挥在水稻、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人才、技术优势,选派有专业特长的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他们以“科研成果+服务企业+示范基地+科技培训”运作模式,大力推广适合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市农科院累计选派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274人次,组建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67组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面积1430万亩,产生经济效益超5亿元。他们与全市约400个上下游产业链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展示和推介了4100多个自主选育及从省内外引进的名特优新品种,并与100多家企业签订了134项成果转化合作协议。

  自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大批科技人才投身到基层一线服务,在产业链各环节开展服务,推动创新要素向产业、企业聚集,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全市共有3034人次个人、600组次团队和37家次法人被认定为省级科技特派员,超过3000人次个人被认定为市县级科技特派员。在省级科技特派员的选认数量、争取的项目数量以及补助经费等方面,我市均位居全省设区市的前列。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离不开我市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的出台。这些政策旨在破除制约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的各种障碍。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专项措施支持科技特派员建立利益共同体。从允许兼职挂职取酬、支持离岗创新创业、强化成果转化激励等方面大力支持,并在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建立容错免责机制上作出突破。目前,已建立科技特派员利益共同体251家,备案利益共同体53家。

  同时,通过表彰奖励一批科技特派员典型,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全市有1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和1个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获全国通报表扬,3人入选福建省“最美科技特派员”,12名获省直部门联合通报表扬,总人数居全省第二位;10项工作案例获评省级优秀案例,总数居全省首位……

  市科技局负责人李荣安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在完善选认、服务、管理等机制上下功夫,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提质升级,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