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0105-08-2024-00007
  • 备注/文号: 明科函〔2024〕10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科学技术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4-03
  • 有效性: 有效
三明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241023提案的协办意见
来源:三明市科技局 时间:2024-04-03 16:01

  答复类别B

市发改委: 

  《关于“五链”融合聚力 提升我市营商发展优势的建议》(第20241023号)收悉,我单位的办理意见如下: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目标,布局建设了中机院海西分院、氟化工、新能源材料、石墨烯、中国医工总院三明分院等创新平台。六大平台现有各类专兼职管理、研发人员300多人,开展技术攻关114项,成果转化15项,获授权专利223项,服务企业研发实验、检测中试,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有针对性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攻关项目,着力依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加工业,努力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端产品,带动企业提质增效,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联动发展。2023年获得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2项,7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全部获得立项支持,争取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资金约7000万元,带动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36.31亿元,增幅居全省第5位。

  虽然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科技各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主要体现在:一是研发能力不足。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826家,其中林竹、机械铸锻、采选矿、建材、纺织、农产品等传统工业企业约占87%,而具有高研发投入行业特性的计算机、通信、电子、医药、新材料等高技术与新兴产业企业仅占13%,而且绝大多数属中小企业,规模不大,研发实力不强。二是六大平台进展不平衡。平台建设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部分平台建设时间不长,受资金、人才、技术制约,研发条件建设还有一定差距,院企合作、服务企业、促进产业链延伸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三是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科研成果与企业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产业化”成果要求存在差距,科技成果不同程度存在“不敢转”“不好转”的情况,在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设上还存在短板。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贯彻落实省委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和推进市委“四领一促”工作部署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全市科技创新。一是出台“若干措施”,强化科技创新政策引领。科学谋划推动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全力对接争取福建“科创20条”政策,着力完善我市企业研发、机制创新、人才育引等方面机制。加大政策宣传与落实力度,有效地调动企业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政策措施和导向、约束机制等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二是聚焦“五链融合”,增强科技创新承载能级。深入调研摸清我市高端装备制造、氟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1条特色产业链的技术需求,梳理关键技术问题清单。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攻关项目,着力依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加工业,努力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端产品,带动企业提质增效,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联动发展。三是搞好“六大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工程。加大对“六大平台”建设发展工作指导,促进各平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对接一批高端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参与我市特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联合重点企业开展科研攻关、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活动更加紧密,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融通的高水平平台。充分发挥三明中关村科技园、沪明科技创新研究院、三明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等载体作用,促进“两张清单”高效对接,吸引承接省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到三明市落地转化。

  领导署名:李荣安

  联 系 人:苏苗育

  联系电话:8596923

                         三明市科学技术局

                         202443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文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