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
来源:三明市科技局 时间:2025-03-11 11:20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担当作为,奋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荣辉感触颇深。在学校“52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机电工程学院不断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依托与三钢集团共建的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闽光学院”,以“项目驱动创新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拔尖人才。用科技服务的项目成果来联合申报科研课题、科技奖项和国家专利,并反哺于教学,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走出了一条符合学院发展实际的科教融合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为我们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林克明表示,将以“双高”建设为抓手,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四领一促”工作,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研创新、思政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我倍感振奋,同时深感责任重大。”将乐县水南学校校长廖长安表示,思政教育是培根铸魂的关键工程,必须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贯穿育人全过程。学校将认真办好“大思政课”,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创新“浸润式”德育模式,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堂”,让“社会大课堂”与“校园小课堂”同频共振,通过建立“成长档案”等多元评价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全面发展中绽放光彩。

  三明一中副校长、思政课教师郑宜武表示,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推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积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同时,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政教学创新,主动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让市科技局外专人才科科长游晓军感到强烈共鸣。“作为科技管理部门,我们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推动者,更是人才培养的引路人。”游晓军表示,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推进,关注科技项目的立项和实施,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通过设立科研项目、搭建科研平台、优化科研环境等方式,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同时为科研人员提供成长和晋升的空间,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刘金灿表示,将继续立足“引才、育才、留才”三个维度,探索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拿出“真金白银”,亮出“真情实意”,实现项目、资金、技术与人才的高效匹配。同时,积极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优化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全面推行“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让各类人才在岗位上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吴立东表示,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将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技术学习,牢记使命、勇挑重担,积极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不断促进种业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